項目地點: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種植類型:茶葉
項目面積:1600畝
項目背景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態茶園考察時,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福建省在我國2023年茶葉出口額排名中高居第二名,也是我國重要的茶產地。近年來,“三茶”統籌理念深入踐行發展,針對茶園種植管理、茶葉產量與質量提升、茶業發展與生態功能平衡等方向的科技創新加速發展。
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作為三茶統籌重點實踐基地,是集茶葉繁育種植、生產加工、經營銷售、科學研究及茶旅觀光、文創開發、茶文化傳播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武夷星始終堅持傳承創新,通過運用物聯網、互聯網打造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數據中心,培育茶產業新質生產力,提升茶葉生產的質量與效率,促進茶產業的轉型升級。
建設內容
圍繞“三茶統籌”發展,聚焦茶葉數字化生產和茶園可視化管理需求,部署茶園可視化大數據平臺、茶園智能感知系統、茶園綠色蟲控系統、茶園碳中和監測系統以及茶園苗情監測系統,對茶園生態環境、茶葉生長和管理等方面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收集和分析,有效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茶園可視化大數據平臺:集成企業宣傳一張圖、智慧茶園一張圖、數智營銷一張圖、綠色工廠一張圖、水肥一體化系統、質量追溯檢測系統、數字農業綜合系統、天地空一體化系統等創新應用數據,直觀形象地展示全場景數字茶產業平臺。
茶園智能感知系統:安裝農業氣象監測、土壤墑情監測、水質監測等設備,構建茶園內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大氣壓、風速風向、降雨量、土層溫濕度、水質酸堿度、水質氨氮含量、水質COD含量等關鍵數據實時感知監測體系,為茶園精細化種植管理提供數據依據。
茶園綠色蟲控系統:結合蟲情自動識別測報燈、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進行茶園蟲害防控治理,利用茶尺蠖、茶角胸葉甲等主要害蟲的趨光、趨波、趨色、趨性特性原理,利用光源環保誘殺害蟲并收集蟲體樣本,實現害蟲誘集、分類統計、實時報傳、遠程監測、蟲害預警和綠色防治的自動化、智能化。
茶園碳中和監測系統:統計茶葉種植、加工、儲存、銷售、使用、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碳吸收,與石油、化肥、水、電、木炭、燃氣等能耗使用的碳排放,構建茶產業碳中和監測系統。
茶園苗情監測系統:在茶園內部署高清監控攝像頭,對目標范圍進行全覆蓋視頻監控部署,結合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及可視化大數據平臺,可遠程實時把控茶園內苗情、災情等整體情況。
技術特點
智能化感知:針對人工采集環境信息效率低、化驗分析周期長、不能及時指導農業生產的問題,基于數字傳感技術對茶葉生長環境信息進行實時采集,為嚴控基地環境提供數據支撐。
精準化種植:根據茶葉生長的溫濕度、氣體濃度、需水特征等,運用專業系統框架,對茶葉培育時間、施肥時間、防治類型等進行智能決策,確保資源利用最大化。
低碳化管理:建立碳排放監測數據,形成一套基于環境氣象智能感知和碳排放量有效控制的數字化茶葉生產管理系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茶產業綠色發展。
項目效益
經濟效益:圍繞茶園開展數字科技建設,精細化賦能茶葉種植生產,預計實現勞動生產率提高50%以上,茶青產量提升10%以上,水肥藥等茶園生產中間投入品用量降低5%以上,凸顯降本增效優勢。
管理效益: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數據中心建成后,將顯著提升茶園監管能力,遠程掌控茶葉種植過程中四情感知、水肥灌溉、病蟲防控等需求,茶葉生產、銷售、溯源得到全流程監管。
社會效益:部署茶園綠色蟲控系統與茶園碳中和監測系統,既能通過無公害的害蟲物理防治機制,響應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又可通過各類型碳吸收與碳排放的統計分析,有效挖掘茶園固碳減排潛力。
應用價值
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通過耕、種、管、收的全面升級,顯著提升了茶葉種植過程的標準化、精準化程度,極大地改善了生產的不確定性和人為主觀盲目性,從種植源頭減少了化肥、農藥等農資投入量,有效推動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從而進一步優化了碳匯能力,高水平打造武夷山市數字茶園創新應用基地標桿,構建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的現代化數字農業經濟體系。